棉被加工又名彈棉花,1960年以前都是由彈花匠背著長長的彈弓走街竄巷給人加工棉被,這個時期棉被加工效率極低,一天只能加工兩床棉被。中華民國時彈花匠發明了木質箱式彈花車,這也是彈花機的雛形。
木制箱式彈花弓
1960年國內從日本引進了第一批彈花機,不過彈花機大規模取代人力進行棉被加工是在1990年以后。
2003年精細彈花機問世以前,雖然有彈花機取代人力進行棉被加工,但是繁瑣的鋪棉過程讓彈棉花依然是個體力活。精細彈花機梳理成型的棉鋪柔軟、疏松、貼身,而且棉纖維均勻地相互交粘,使成品棉被使用壽命增加至10年以上。最重要的是精細彈花機梳理的棉鋪是一次成型,有效的節省了棉被加工過程中的人力成本。